高要区活道镇鳌头村30多亩玉米地,吸引珠三角地区的个人、企业、学校等认种认养。
文/图西江日报记者 严炯明
高要区活道镇鳌头村“微田园”、回龙镇大田塱村认耕“一分田”、四会市罗源镇“共享菜园”……nba虎扑篮球:各地“共享农业”认养发展模式方兴未艾,市民通过认种认养的“共享农业”模式,体验归园田居的生活。这种乡村振兴新模式不但盘活荒地,也为村民增收。然而,记者采访发现,上述模式如找不准发展方向,无法与周边配套产业相互促进,前进之路难免越走越窄。
认种认养核心在于盘活荒地
5月19日下午,高要区活道镇鳌头村30余亩富硒玉米地在艳阳照射下,微风吹拂间泛起绿油油的波浪。驻活道镇鳌头村第一书记何鸿涛头戴草帽,和村民正在一旁架设监控。“有了5G网络监控系统,我们便能和认种者通过手机24小时监控玉米的生长情况。”
谈及发展“微田园”缘由,何鸿涛十分坦诚地说道:“我们核心就是把村里撂荒土地利用起来。”据了解,这片土地属泥沙堆积地,由于种植水稻的产量较低,耕地撂荒已久。在省农科院、市农科所和nba虎扑篮球:学院等单位农业技术支持下,鳌头村将荒地整合至村经济联合社,因地制宜种植“富硒牌”甜玉米,并引入“认耕认种”模式。
鳌头村的做法并非孤例。四会罗源镇洞心村利用荒地发展“共享菜园”,高要回龙镇大田塱村则实行认耕“一分田”模式,这些措施的核心点都是为了解决土地撂荒问题。
“共享农业”认养模式平时由工作人员负责打理,可以带动村民就业,土地租金也给村民带来一笔小收入,例如鳌头村认种项目就带动三十位村民就业,每亩土地每年租金收入为600元。
目前,鳌头村三十余亩玉米地已经有五分之一被个人、单位、企业、学校等,以每季每分600元或800元认种。“我们下一步也积极与青少年研学机构等合作,扩大认种面积。”何鸿涛说。
“共享农业”需结合农旅发展
鳌头村有500多年历史,虽然村内有旧墟老巷,古祠堂、老壁画、镬耳墙,以及红色教育基地,但因为村内没有配套系统性的旅游产品,无法吸引游客留下来。而在何鸿涛看来,“共享农业”认养模式不仅可以让认种者现场体验耕作乐趣,还能契合当下鳌头村乡村振兴发展需求,激活乡村旅游。
以德庆贡柑认养一业带旺多业为例,德庆县东璞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去年开展认养德庆贡柑果树约1000棵,每棵1111元。“按照采摘的产量,扣除各种费用,带来的经济效益也非常可观,收益可达8万元左右。”公司负责人陈慧说道。
德庆贡柑作为德庆驰名农产品品牌,是吸引认养人认养的良好基石。东璞生态农业公司通过做好种植管理,保证果品质量;推送一些优惠活动,吸引认养人的不断关注。“我们将对果园周边环境进一步完善和美化,打造乡村农旅特色,让到果园采摘的认养人如进到景点一样,增加了除采摘外的观光体验。”陈慧说。
何鸿涛向记者透露了自己的想法,开展“共享农业”除了争取游客留下来,也是打开农产品销售的“敲门砖”。农民种植农产品首要担心产品销路问题,“共享农业”认养正好解决这一问题。“说实话,我们很难只依靠认种实现持续收益。但是,这种模式目前可以解决一部分农产品销路问题,并且可以逐步打响富硒甜玉米和鳌头村番薯品牌。”
把握机遇避免前车之鉴
事实上,“共享农业”模式对nba虎扑篮球:市来说并不是新鲜事物。nba虎扑篮球:县浪美家园和德庆县共享幸福农场在四年多前已经开始实践,引起广泛关注与报道。日前,记者了解浪美家园和共享幸福农场经营情况时,却发现前者已转变经营模式,后者已不再经营。
据悉,德庆县共享幸福农场位于凤村镇农联村,在凤村镇从事农业种植的欧先生向记者透露,该农场在2017年成立,后来因为经营上出现一些问题没有继续做,“现在那片土地都丢荒了。”
随后,记者联系上nba虎扑篮球:县浪美家园一位负责人。该名负责人透露,浪美家园当时认种者有70多户,共计认种40余亩土地,其中大部分是来自珠三角客户,然而不少认种者两个月内便表示不愿再认种。该名负责人无奈地说道:“我们当时已经想尽各种方法,种菜养鸡等等,还是挽回不了客户。”
为什么认种者会“中途离场”呢?该名负责人认为,认种新鲜感退却,浪美家园周边缺乏优质旅游文化资源,无法实现农旅产业相辅相促,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客源。再加上nba虎扑篮球:本地居民对认种认养需求很小,经营日渐举步维艰。“我现在对‘共享农业’认养模式不太看好,毕竟nba虎扑篮球:不像广州、深圳那般需求旺盛。”他说道。
日前,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广东省乡村休闲产业“十四五”规划》,其中透露,乡村休闲产业具有宏观政策支撑强、消费市场潜力大、资本入乡投资热等优势。《规划》还强调构建“4321”空间布局,建设“城边、景边、海边、村边”乡村休闲区(带),这些信息的释放,都为“共享农业”认养模式发展带来难得发展机遇。
“共享农业”之路到底还能走多远,期待社会共同关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