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会市党史方志办主任李信芳向记者讲述陈伯忠事迹。 西江日报记者 吴威豪 摄
四会市党史方志办主任李信芳向记者讲述陈伯忠事迹。 西江日报记者 吴威豪 摄
1901年,陈伯忠出生于四会市黄田镇江头村(建国前属广宁县辖)的一个富裕的地主阶级家庭。19岁时,受“五·四”运动影响,陈伯忠回家解放了婢女。23岁,陈伯忠在学校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4年,国共合作迎来了革命形势的高潮,广东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年轻的共产党员、时年24岁的陈伯忠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参与到广宁、四会地区的农民运动中。
四会市党史方志办主任李信芳介绍,陈伯忠出身于富裕的地主阶级家庭却投身农民阶级的革命运动,原因是他求学期间受到反帝反封建思想的洗礼,同时同乡好友、共产党员周其鉴对他走上革命道路也有较大的影响。“当时的广州正处于革命的中心,共产主义思想得到自由传播。在广州求学期间,陈伯忠系统学习和了解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那时他就开始意识到,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李信芳说。
李信芳介绍说,陈伯忠刚回到家乡搞革命,就给农民减租,他母亲很不理解,后来他向母亲宣传马克思主义革命思想,指出地主阶级的财富是来自对贫苦农民的剥削,而他母亲也是贫苦农民出身,应当理解和支持农民解放运动。最终陈伯忠还是说服了他母亲。
陈伯忠在四会兴办农会,建立党组织,领导工农运动,使四会县的工农运动得到迅猛发展。今天四会市黄田镇江头乡农会旧址就是当年陈伯忠创建农会的一个见证。
1924年,在陈伯忠的领导和宣传发动下,四会县成立了首个农会——江头乡农会,到会参加庆祝的会员及各乡农民代表达400多人。为团结广大农民,他率先把自家佃户、债户的欠债一笔勾销,并当众把田契、借据全部烧掉。同年10月,广宁县农民协会成立,陈伯忠当选为农协会副委员长兼农民自卫军军长,与彭湃同志一起率领农军和铁甲车队在潭布同破坏农会的地主民团进行战斗,取得三战三捷的战绩。
“1924年11月,潭布等地的地主武装破坏减租,袭击农会。陈伯忠亲率农军协同省铁甲车队攻打潭布等地的地主民团,大获全胜。这些都大大推进了当时的革命进程和农民的解放事业。”李信芳说。
陈伯忠领导工农运动也遭到地主豪绅的强烈反对。他们开始对陈伯忠进行造谣恐吓,继而组织伪农会进行对抗。后来竟收买凶手,于1926年10月底,当陈伯忠与中共党员赖西畴在迳口会面时将他们杀害,陈伯忠年仅26岁。
在陈伯忠的组织领导下,成立四会县区农会4个、乡农会25个,参加农会的将近10000人,参加农军的500多人。农会、农军队伍得到发展壮大,有力推动了四会农民 解放事业的迅猛发 展。跟随陈伯忠之后,该村的热血人士前赴后继投身革命,同村的陈子贤、陈子英就是在陈伯忠的影响下,参加农民运动和抗日战争。
1986年,陈伯忠墓被四会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列为四会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此后,每年都会有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奉上鲜花纪念他。而位于江头乡农会旧址旁边的陈伯忠故居,也被列为四会市重点文化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西江日报记者 杨帅